"> 专访《北平硝烟》作者孙晶岩:透过战场硝烟感受全民抗战 - 400期刊网新闻频道

专访《北平硝烟》作者孙晶岩:透过战场硝烟感受全民抗战

时间:2017-01-07 09:27:30 来源:论文投稿

中国航天有很多曾亲身参与或见证抗日战争的老同志。在抗战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,各类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正相继问世,受到航天老同志的广泛关注。小编从中撷取几个,与您分享。
  作为我国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,孙晶岩于去年受北京市委宣传部之邀创作《北平硝烟》一书,该书目前已完成审稿,将于近期与读者见面。这是一本全方位展现北平抗战历史的著作,作者孙晶岩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,遍访了200多位战争亲历者或见证者,充分展示了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和文学性。
  记者:请问您怎么看当前各类有关抗战主题的文学作品?
  孙晶岩: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,很多有关抗战主题的图书著作目前正处于创作或审校期,所以我还无法作出评价。对于现在所谓的抗战神剧,我倒是感到嗤之以鼻。手撕鬼子、活埋鬼子、弓箭打败子弹、石头击落飞机,还有某著名演员在影视剧中呈现出的极力丑化的鬼子形象——眼睛是对眼儿,走起路来八字脚一瘸一拐……似乎把日军描写得傻、笨、呆才解气。
  如果日军真的这么傻笨,我们还抗战那么长时间,中国军队会是什么样子?
  某些抗战神剧是典型的国难娱乐化、战场戏谑化,严重误导了国人对日军的认识。日军绝不像神剧中所展现的那样不堪一击,相反,他们是相当凶悍的,武士道精神使他们组成了“骷髅敢死队”。他们作战顽强,有一种亡命徒精神,是一群不怕死的战争疯子。
  记者:请您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谈谈如何做好抗战题材的报告文学?
  孙晶岩:
  首先,应该深入一线、亲力亲为。
  在《北平硝烟》一书的创作中,我采用了田野调查的方法,在北京及河北、天津等地的十多个抗战遗址穿梭。在平西、平北、冀东根据地采访幸存的抗战老兵、支前模范和老区人民,在北京采访当年的地下党员、八路军战士。所有抗战时期的活化石都已八九十岁了,所以我在采访中扯着嗓子大声提问。
  报告文学作家必须是行走者。由于留给我的创作时间非常短,所以起初有不少朋友劝我靠拼凑资料完稿,但我不能。我要凭自己看到、听到的一切告诉读者当时哪些人在不遗余力地抗战。在了解古北口长城抗战时,我踏遍了所有战争防线,数九寒天,我穿着保暖内衣在古北口残长城上艰难地行走,八成新的耐克旅游鞋像鲶鱼头一样裂开了大嘴。
  其次,有独特的眼光和中心思想。
  我把北平全民抗战分成了三个部分,以此为依据展开采访。
  第一部分是国民党爱国官兵在正面战场的抗战。作为文学创作者,我们不应有党派偏见。在解读大量历史资料和采访中,我发现国民党爱国官兵在古北口长城抗战中真的是竭尽全力、作出了巨大贡献。所以,我要告诉读者每天的仗究竟是怎样打的,目前中国还没有一部报告文学去描述。
  第二部分是共产党、八路军在平西、平北、冀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战。我重点围绕老10团这个知识分子团进行采访。过去的文学作品塑造的大都是土八路,但我要告诉大家,有知识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。
  第三部分是中共地下党在北平领导人民同日伪军作斗争的故事。
  再次,对史实要怀有虔诚之心。
  要敢于颠覆已有的历史定论。例如12·9运动,过去一直认为主力是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学生。我通过采访发现,当时的主力其实是中国大学、东北大学和师范大学的学生。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的学生从清华、燕大一路游行到西直门被当局关在城门外,所以没有参加新华门门前的静坐和城里的游行,但参加了后来的12·16运动。
  根据壁文“反对日寇集家修人圈不给鬼子卖力气”,我挖掘出“人圈”的历史信息;以长城砖上的文字“明万历七年墙子路制”为依据,我追踪出烧制砖窑、修建古北口长城的大都是军人……修复概念会有质疑,但我有事实依据。
  最后,与读者进行心对心的交流。
  报告文学作家要实事求是,给读者尽可能多的干货。针对不同战争、不同采访对象,要采用不同的方言来沟通、描写,这样文章才能更加逼真。
  不仅如此,还需要用大量文学描写。史实资料大都是干巴巴的文字,你必须到现场,才能对当时的战场形势一目了然,才能明白枪是从哪个方向打过来的,也才能悟出很多东西。(冰梅)


更多人物聚焦论文详细信息: 专访《北平硝烟》作者孙晶岩:透过战场硝烟感受全民抗战 论文代写
http://m.400qikan.com/lw-62886 论文代发

相关专题:建筑论文范文 中国旅游资源论文

相关论文

区域经济论文2017-05-25 21:57:21
相关学术期刊
《大飞机》 《人力资源》 《宠物派》 《美国问题研究》 《表面技术》 《足球世界》 《广西畜牧兽医》 《中国有线电视》 《中国糖料》 《比较教育研究》

< 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