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> 李春雷:作家要找好自己的“准心” - 400期刊网新闻频道

李春雷:作家要找好自己的“准心”

时间:2017-01-07 06:15:57 来源:论文投稿

李春雷

  他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最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,也是徐迟报告文学奖历史上唯一蝉联三届的获奖者;他的长篇报告文学《钢铁是这样炼成的》、《宝山》被文艺界公认为中国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品;他的纪实文学作品《朋友——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》被全国各大报刊转载……本期《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——文艺名家讲故事》栏目对话着名作家李春雷。
  父亲帮我播下文学梦的种子
  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父亲。小时候,着名作家从维熙的堂弟插队到我们村,经常到我家吃派饭。和喜爱文学的父亲成了朋友,经常聊起北京城里的文坛故事。父亲会把这些故事讲给我听,所以我文学梦的种子在那时就种下了。
  小学三年级时,我在作业本的背面尝试写小说。我模仿写雁翎队抗日故事,写了四五十页。老师和父亲看完后表扬我把主人公的名字起得很大气。孩子们一般写作文,起人名都是小明、小花这类,但我当时用的却是“任满天”这些很成人化的姓名。
  初中时,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看过我的作文后,觉得我是写作的料,很喜欢我。后来我因为偏科、成绩差没能考上高中,他就把我以他自己子女的名义向校长再三推荐,希望破格录取,最终我如愿升入高中。
  在地震灾区进行“生死奋战”
 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当天夜里,我主动向中国作协请缨参战,并有幸成为第一批赶到现场的作家。当时震中地区时时发生强烈余震,我背着睡袋、干粮和饮水,步行在滚石乱飞的山路上采访,长达一周时间,几度死里逃生。在最短的时间内,我创作了一部长篇和3个短篇,其中短篇报告文学《夜宿棚花村》后来被选入《大学语文》课本。
 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,我再次请缨。在作协的支持下,我独身一人连夜飞往西宁,又在冰天雪地中日夜兼程18个小时,翻越4824米的巴颜喀拉山,以最快速度到达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雪域深处的震中——结古镇。当时我的高原反应特别强烈,几天几夜不能睡觉,几次昏倒,只能依靠吸氧和喝葡萄糖维持。前线指挥部急忙联系飞机,让我与伤员一起转移。但我明白,使命在身,不能后撤。
  就这样,我穿着军大衣,戴着风雪帽,每天步行20多公里,坚持在地震灾区采访。采访结束后,我在最短时间内创作了4篇作品,分别发表在《人民日报》、《求是》、《光明日报》和《文艺报》上。
  文学创作一定要走大路、走正路
  文学作品最终是为社会、为大众服务的,作家天生应该具备为人民、为国家写作的责任,写正能量、写真善美。作家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“准心”,往这个方向走。
  2014年底,我申请去基层锻炼,到一个县挂职。我几乎走遍了全县乡村,结交了很多农民朋友。我和县委宣传部门一起谋划了多项工作,比如“文明燎原行”、“网络媒体走进邯郸县”、“中国作家看邯郸县”、“南街村文化艺术节”等宣传文化活动。目前我正在创作一部反映挂职生活的长篇报告文学,今后我将带着这些体验和力量,努力写出更好的作品。
  本栏目文、图由中国文明网、光明网提供,信息时报记者 周秋敏整理


更多人物聚焦论文详细信息: 李春雷:作家要找好自己的“准心” 论文代写
http://m.400qikan.com/lw-62324 论文代发

相关专题:中国中产阶层调查 今日养猪业

相关论文
相关学术期刊
《黑龙江科技信息》 《新闻界》 《中国化学前沿》 《广西通信技术》 《金山企业管理》 《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》 《北京物价》 《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》 《环境与生活》 《设计视界》

< 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