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> 大豆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- 计算机论文论文范文 -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

大豆的选育及栽培技术

时间:2017-01-25 00:29:13 来源:论文投稿

1品种特征特性

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,白花,椭圆叶,灰毛;株高95.5cm,分枝2.7个,主茎节数18.7个,单株荚数50.2个,成熟时上部荚呈现深褐色,籽粒圆形,种皮黄色,黄脐、百粒重22.3g。经室内考种完整粒率94.8%,虫食粒率1.4%,褐斑粒率0.3%,紫斑粒率1.0%,霜霉粒率1.3%,未熟粒率1.0%,其它粒率0.4%。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接种鉴定,该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SMVⅠ号株系表现为抗(R),病情指数为4.55%;对SMVⅢ号株系表现为抗(R),病情指数为10.00%。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(哈尔滨)连续两年检测,该品系籽粒粗蛋白含量42.22%(干基),粗脂肪含量19.61%(干基)。

2产量表现

2.1 品种比较试验结果2008年在岫岩县大营子乡沙金村、新甸乐泉村进行品系预备试验,产量为167.2kg/667m2,比对照增产12.8%;2009年在岫岩县大营子村进行的产量比较试验中,产量为172.4kg/667m2,比对照平均增产11.3%。2.2 宁省大豆区域试验结果2010~2011年参加活动辽宁省大豆中晚组区域试验,经两年7点14点次试验,平均产量为175.7kg/667m2,比对照品种丹豆11号增产17.4%。2.3 辽宁省大豆生产试验结果2011年参加辽宁省大豆生产试验,6个试验点,平均产量201.0kg/667m2,比对照丹豆11号增产17.7%。

3适宜地区

适宜在辽宁海城、锦州、鞍山、大连等无霜期135d以上的晚熟大豆区种植。

4栽培技术要点

4.1 精选种种子要做到精选,挑出小粒、病粒、虫口及杂质等,达到国标一级方可做种。4.2 细耕地选择中上等肥力,不重、迎茬地块,要求秋翻、秋耙、秋起垄,做到春墒秋保为播种保全苗打好基础。省内播期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。4.3 施肥每667m2施优质农肥4000~5000kg,播种时加施化肥,一般施用磷酸二铵10~15kg,尿素5~7.5kg,硫酸钾5~7.5kg,混合均匀做底肥深施,与种隔离,严防烧种。或者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大豆专用肥15~20kg,与种隔离,严防烧种。4.4 种植密度一般平肥地块行距60cm(1.8尺),穴距20~26cm(0.6~0.8尺),每穴双株,保苗0.8万~1.1万株kg/667m2为宜,丘陵、瘠薄地、岗坡地可适当加大密度,低洼地块及雨后积水地块不宜种植。4.5 加强田间管理田间管理要做到三铲三趟,及时拔大草,摘除菟丝子,根据测报和田间调查及时防治大豆蚜虫和食心虫。

作者:于广文 单位:鞍山市岫岩县农业中心


更多计算机论文论文详细信息: 大豆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论文代写
http://m.400qikan.com/lw-117320 论文代发

相关专题: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

相关论文
相关学术期刊
《广东建材》 《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》 《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》 《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》 《中国外语》 《戏曲艺术》 《包头医学》 《现代农业科技》 《大众电影》 《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》

< 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