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> 气象灾害的新闻报道策略 - 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-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

气象灾害的新闻报道策略

时间:2017-01-22 18:22:28 来源:论文投稿

1现场采集

文字记者和摄像记者应该有默契。首先两人快速商量好需要什么样的分镜头、可能要采访什么人、记者的现场报道在何时做,以什么为背景?之后,两人“兵分两路”,摄像记者拍摄现场画面(为了让后期的剪辑具有更大的余地,最好拍摄丰富的景别和角度);而文字记者则要考虑新闻的文字逻辑,并在现场问清事件的来龙去脉(不清楚的询问专家和相关负责人员)。注意在采访时一定要多加观察现场当事人中比较擅长表达、对事件感受较深的人进行采访。为了消除对方的紧张感,最好之前与之随意、轻松交谈。虽然在灾害现场,环境具有不确定性,不可能考虑太多,需要快速完成镜头拍摄,但有些“规则”是需要“恪守”的。如在拍摄中,要尽量多拍固定镜头,保证基本线条的“横平竖直”;当拍摄摇镜头时,要尽量保持水平方向,避免出现跳跃式的突变;不同景别的镜头长度不相同,一般而言,全景、中近景、特写镜头、画面停留时间依次变短,而当画面信息量大、画面构成复杂时,画面停留时间应长一些[3]。

2文稿中的“气象要素”

首先,要客观对待气象因素在该事件中的比例问题,不要人为放大气象因素;要分清各种气象要素在期间的主次问题。这两点既在考验我们作为电视记者的“专业素养”,也在考验我们作为气象人的“专业”与否;其次,需要注意的是,即使我们的气象因素在该报道中的因素是微小的,但应该巧妙的使之为新闻穿针引线,或者成为背景。

3异地移动编辑

在各省级气象影视部门,一般都配备了移动非线性编辑机。移动非线性编辑机的利用为实现异地、移动编辑提供了硬件保障。记者可以在第一时间里,完成视频的粗剪与合成。移动非编注重的是编辑而不是特效,所以对显卡要求不高,独立显卡比较耗电,如经常需要流动性使用,也可以考虑增加备用电池,当然一般情况都是接市电使用[4]。在时间紧迫、节目需要“赶制”的情况下,记者需要事先把节目文稿和视频顺序事先打出“腹稿”,在打开移动非编后,可以快速完成文稿的撰写和视频的剪辑,为新闻的传送留下充足的电量(因为根据网速的不同,传送速度不同)。本文来自于《华章》杂志。华章杂志简介详见

4异地传送环节

在网络通畅的情况下,最好把鲜活的视频、现场报道尽快通过FTP软件、QQ等方式传送;如果只有移动信号,可以用像素较高的手机,完成图片和文字的拍摄和传送任务;如果时间紧迫(如遇节目即将播出,需要马上传递新闻时),甚至可以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传递新闻。电话连线作为传送新闻的特殊方式,要尽量借鉴广播语言的特点,对现场做客观、详细、生动的描述。

作者:央吉次仁 扎西央宗 单位:西藏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


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: 气象灾害的新闻报道策略 论文代写
http://m.400qikan.com/lw-106787 论文代发

相关专题:dnf怎么合成传承 创新思维

相关论文

《人民公仆》

文化播报2017-01-07 14:00:58
相关学术期刊
《农业灾害研究》 《职场》 《太阳能学报》 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》 《中国工程科学》 《国画家》 《移动电源与车辆》 《北京测绘》 《短小说》 《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》

< 返回首页